欢迎访问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新疆商会)网站!
首页 > 机关党建 > 访惠聚工作
民情日记:帕米尔高原架起“连心桥”
2014-06-05 来源:

    5月12日 星期二 沙尘
    一大早,吃过早饭,乡里组织了10几名青年干部,乡长带队,我和施工队刘工程师一行6人,大家分乘两辆卡车、两辆越野车,满载帐篷、生活用品、给养、工具等物资,奔赴玛尔坎恰提牧道桥施工工地。这里是一片亘古的荒原,因为有了克孜勒苏河和玛尔坎苏河,两河交汇处酝育了近4000亩的自然优良草场,牧道桥就要建在玛尔坎苏河上,沟通山村与草场,联通农牧民的希望,通向待开发的天边的神奇的草场,架起新疆贸促会驻村工作组与恰提村百姓心与心的“连心桥”。

    施工宿营地选在距河边工地4、5百米的戈壁滩上,背靠大山,面向空旷的荒野,远处蜿蜒流淌着克孜勒苏河,河边依稀可见杂乱稀疏的生长着的野生红柳。这一河赋予这荒漠生命,这一柳展现了生命的力量---顽强。地层是由沙石和硬土合成的,一铁锹下去只有几公分,大家费了半天的劲,一顶帐篷也没办法固定住。戈壁荒漠,风沙大、山下小风,山上大风,山下下雨,山上下雪,风沙刮起来铺天盖地,脸上如像打了一层腻子,嘴闭的再紧,风沙也能灌进去,一天能吃二两沙子。固定帐篷的铁锚打下去,大风一来,不消几分钟就松动了,大家一合计,这样干下去白费功夫,乡长请来施工的挖掘机,横竖挖了六纵两横八条深坑,用铁丝充当固定帐篷的拉筋,一头绑上大石头,埋在坑里,回填砂石土,经过六小时的劳做,三顶帐篷终于架建起来,生活用品也到位了,说是生活用品其实就是生活必需品,打地铺,木板加被褥解决住宿问题,粮油菜炊具解决吃的问题,一切从简,工具和施工材料是关键,各种物资摆放停当,乡长带了10几名乡干部返回乡里,山上就留下我们8个人,3顶帐篷。四周一下安静下来,大家定定神,我和刘工相视一笑,开始做饭,乡里留下的2名炊事员小伙子手脚麻利,已经开始忙活了,8点多钟,我们在西陲的太阳下,开始了第一顿晚餐。生活条件艰苦,自然环境恶劣,一整天的忙碌,浑身困乏,但心灵似乎得到了净化,思想变得简单,除了空旷的戈壁滩和我们8个人3顶帐篷,一切空空荡荡的。我们成了这片土地的主人。随着夕阳西下,我恍惚感觉在外星球,与地球人类是那么遥远。白天劳做与一名乡干部聊天,他说,他在乡里干了快5年,还是第一次来这里,这原本是荒芜的无人区,没有路,没有电,没有手机信号,海拔2600多米,喝水只有河里的水,沉淀一下洗嗽食用。每年有少数的牧民在枯水期河水较浅的季节,赶羊上山放牧,其他季节就很少有人光顾,现在要修建牧道桥了,道路通了,来来往往的人会多起来。

    今天,发电机设备没有送上来,天黑下来,大家凭着几把手电筒,收拾床铺,日落而息......

    这里地处祖国的最西端。当地时间与北京时间相差2个多小时,按北京时间,早上8点天边才露出一丝光亮。半夜,荒芜的戈壁狂风大作,大风刮到帐篷,呼啦啦乱响,感觉随时有被掀掉的可能。清晨8点多钟,大家不约而同的都醒来了,但没有一个人愿意出被窝,四周的空气似乎被冷冻凝结,从门帘缝隙望去,哇,下大雪了,天地之间,白茫茫一片,孙师傅说,这是什么天气啊!我说,住在山下的是人,住在山上的是神,这里没有四季,老天爷的脾气也不好,神仙的日子也不一定好过。刘工说:这是什么季节,5月飘雪,一天过四季!我说这就对了,世事无常,下雪更有仙境的感觉,神仙也要修炼,爱和恨都不是无缘无故的,这天气练身体、练胆、练意志,不知神仙在练什么。大家七嘴八舌的说着,慢腾腾穿好衣服,走出帐篷。隐约中看到四周的山全白了,但毕竟已是初夏季节,地温高,存不住雪,地面上湿漉漉的,帐篷上积了七八公分的雪。我掏出手机,一边解说,一边录像,刘工站在帐篷门口,我说到,画面里的这个人是我们玛尔坎恰提“连心桥”的设计师,施工现场总指挥---刘工,刘工整了整衣服冲我笑着说,这个姿势行吗。

    一上午大雪下个不停,我和刘工迎着风雪来到施工地,看了看水量和倒流坝的情况,还都安好,回到帐篷,大家说,哎呀呀,这鬼天气,下的是雨还是雪啊,你们俩棉衣上在流水,还好,穿的是军用棉衣,有一层防水功能,否则就湿透了。

    到了中午,雪装变成了雪粒子,下午果真下开了雨,这样的天气持续了一整天,工人们都很沮丧,蜷缩在地铺上,没有人出声,各想着各自的心事。。。。。。老天不开眼,一天没干成活。

     天擦黑时,天气放晴,但风越来越大,呼呼呼地,好像不适应我们的存在,要把我们赶走似得,刮得地动山摇,天地一色。夜里睡在被窝里又潮又冷,脑子渐渐混沌,一切都淹没在灰暗的阴沉沉的狂舞乱叫的戈壁风里。

    5月14日,晴,温度很低。大清早7点多钟,大家都起床了。(我们跟乡里派来的两个负责伙食的小伙子约定,施工期间,每天早8点开饭,午饭13点,晚饭20点,均为北京时间)我们几个人拿着毛巾牙刷来到河边,简单洗嗽一下,刘工拎着毛巾,站在河边没有洗的意思,我问他为什么不洗,他说,太冷了,不洗了,脸上的腻子还能防寒。大家嘻嘻哈哈的笑起来,笑声中传递出的是坦然、坚定的心态,苦中作乐的大无畏精神,还有人面对大自然的渺小和无奈。雨雪天后,天地间彻底大扫除,空气格外透亮,清澈,高原空气虽然含氧量低,但深深的吸上两口,沁人心脾,很是畅快。

    早饭后,大家来到工地,整理现场,切割下料,忙碌起来......

    到了晚饭的时间,大家捧着饭碗围坐在一起,商量着桥基开挖的大事,你一言我一语,每个细节都想到了,简单的仪式也就定了下来。

    5月16日,晴,风断断续续的,没了前两天的劲头。天公作美,今天是刘工的重头戏,一大早,测量、放线、插旗、坐标,挖掘机在一旁待命,一切就绪,我把鞭炮挂在挖掘机的铲头上,充当“炮手”,很顺利,一系列程序完毕,挖掘机轰鸣着,在空旷的大地上显得格外的深沉厚重,亘古的荒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玛尔坎恰提牧道桥设计总长100米,宽4.5米,今天开挖桥基宽6米,深2米,长100米,开挖土石方1200方。开挖掘机的是名维吾尔小伙子,昨天工头把他媳妇接到工地,说他们结婚2个多月,把新娘子接来陪陪他,我们心里掠过一丝惊奇,不容易,挺感人的。我想,人啊!要生活首先要生存,为了生存,人人都很辛苦,有的是辛苦,有的是心苦,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处境不同,心态不同,境界不同,人生一世,起起伏伏,得得失失,经历了、感受了、思考了、感悟了就好。1200方土石方开挖,工程量很大,再加上土层渗水,增大难度,劳做了13个小时,终于在当晚完工,今天的收获很大,大家信心满满,情绪高涨了许多,我用手机拍了照以留作纪念。晚饭推迟了一个多小时,我陪刘工小喝了两杯,小酒怡情,大酒伤身,没酒伤心,其他的兄弟都不沾酒,我俩小酌着、聊着,仿佛这世界就是我俩的......天色渐渐暗下来。

    5月16日晚11点40左右,远处亮起了车灯,才仁副会长,工程总指挥王总带着第二批施工人员上山了,披星戴月,一行13人3辆车,王总拿出一瓶白酒倒了一大杯, 才仁副会长陪我们在山上住的8个人每人喝一口,暖暖身子,更暖了大家的心。才会、王总、刘工、刚上山的木工队负责人和乡长坐下来合计下步施工进程。

    17日凌晨1点多钟驱车返回恰提村。路上我和才会说起修桥的事,感慨到,不在现场感受不到工程量这么大,再加上自然条件恶掠,除了体力付出外,参与其中的每个人承担的是一种责任,投入的是一份情感,付出的一颗是爱心,展现的是一种精神。才会说:条件差,距离远,道路不畅,通信不便,就是需要一颗钉子也得往返100多公里去县城买,不易呀!工程施工所需的材料,施工机械、施工工具各方面的细节都需要协调,缺一不可。玛尔坎恰提牧道桥建设能够顺利进展需要的是团结协作,同心同德,需要的是众人拾材火焰高,需要的是无私奉献的精神,这座桥是“连心桥”也是“团结桥”。中国水电克州新隆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无偿提供施工所需的混泥土及施工物资总价值20多万元,喀什供电公司乌恰县分公司无偿提供施工用50千瓦发电机两台,几经周折,奔波数百公里送机上山,宏泽矿业无偿提供车辆保障和电焊机两台,伊尔克什坦海关爱心捐赠柴油1吨多,全乡干部群众、吾合沙鲁边防派出所官兵齐动员,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手献爱心,恰提村73岁老人吃住在工地,清理地基,搬运材料,只为尽一份力。一方有求八方响应,玛尔坎恰提牧道桥的建设体现了社会的凝聚力,体现了各民族大团结,来之不易,大家都要珍惜呀!这是弘扬社会正能量具体体现,这是也恰提村百姓的福气啊!

    归途中,望着车窗外,一轮圆月静静地挂在漆黑的天幕里,似乎倾听着人们的述说,满天的繁星眨巴眨巴眼睛,似乎在思考着什么,自然的力量是伟大的,我们无法改变,也不能改变,我们能做的是顺应滚滚向前的历史潮流,驻村一方,造福一方,尽力而为,尽心而为,不辱使命,不亏良心,这也许是我们驻村的意义所在吧。

新疆贸促会住村工作组  张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