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尔坎恰提修桥工地见闻
5月20日上午12点,工作组开完工作例会,工作组组长才仁拉吉甫说,今天去工地看看修桥的进度,看看工地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今天我们工作组成员去2名同志,体验一下工地的生活。康华和马合普来提﹒阿不都热依木同志先去,男同志在工地住上一天。一路颠簸,17公里的路程,走了近1个小时。在半路上,遇见了水电站给玛尔坎恰提工地运送混凝土的车辆,才仁组长很高兴,担心的事情终于落地了,混凝土对工地上来说是头等大事,只要混凝土运送顺利,修桥工作就大功告成一半,也十分感谢水电站对这次修桥的大力支持。
一到工地,42根钢柱耸立在荒芜的戈壁滩上, 异常的雄壮,21个桥墩整齐的排着队,守候着老百姓的希望。工地上热火朝天,水泥罐车正在往桥墩模板里浇筑混凝土,施工人员扶着混凝土浇筑通道,尽心尽责。突然,我的眼帘出现了感人的一幕,一位柯尔克孜族老大爷扛着几根钢筋,蹒跚的脚步往工地上走,我赶紧上前接过来,由于语言不通,我像他竖起了大拇指,并和老人合影。事后进过了解,老人叫居努萨洪,是恰提村村民,今年73岁高龄,乡上、村上领导劝他回家,老人执意不肯回家,说他祖祖辈辈盼望的事情终于实现了,就是干到修桥完毕,也心甘情愿,不要报酬。多么淳朴的老人,那份感恩的心情老人无以言表,只能用实际行动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此时此刻,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老人的这种精神,深深的值得我们工作组全体同志学习和崇敬。居努萨洪老人“亚克西”。
施工帐篷设立在离施工场地大约有6百米左右的靠近山崖的一个深凹,因为山上风沙大,担心帐篷被大风掀翻,所以选在这个地方,走进施工工人住的帐篷,我惊呆了,地上铺着木板,上面放着简单的被褥,床铺上、木板上厚厚的一层沙土,衣服、行李、碗筷上到处都是沙土。中午开饭了,工人陆陆续续回来了,也没条件洗去脸上的沙土,直接拿着碗筷,在蓄水的大桶子里面冲去碗筷的沙土,饭菜很简单,包包菜和西红柿炒鸡蛋,工人们吃的很香甜,我的眼睛湿润了,真不容易。
利用中午休息的时候,马合普来提﹒阿不都热依木走到老人自己搭建的简陋的帐篷门口,邀请老人跟我们一起在工地的搭帐篷里吃饭,又被老人婉拒了。老人在工地上帮助工人们搬运砖瓦、铁条等物品,就这样靠自己的双手搬起罗列成四五层的砖块一趟趟的来回搬运。她担心老人身体承受不了,并且山里气温低下,空气稀薄、风沙很大等因素会给老人身体造成伤害,为此试图阻止老人参加劳动,但是都被老人婉拒了。老人说“自己年老干不了多重的活儿,让年轻人多吃点,年轻人干得多就得多吃才有劲干活,并且自己也自带了一些干粮,不会饿着的,让我们放心。”然后老人开始用开水泡了自己从家里带过来的馕,再放进去几勺白砂糖搅拌一下,开始吃中午的这个“正餐”。老人还说“修建玛尔坎恰提牧道桥是他们祖祖辈辈几辈人的心愿,他都活到这么大了,终于可以亲眼看见这座桥的修建,这是他这辈子最大的心愿,所以他一定要在这里一起参与,一起见证这个历史的时刻。”听到老人的这一番话,我深深的被感动。老人简单的语言,善良的举动、坚强的意志,深深的打动了我们工作组的每一位成员。老人还给马合普来提﹒阿不都热依木说,在去年带着自己的几个儿子,渡河去玛尔坎恰提草原,花了半年多的时间,为近4000亩的草原浇灌,使得草场的草儿没有被干枯死。这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到老人对这片土地,这片草原的热爱。这种爱才会促使这些勤劳坚强的人们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坚定不移的生活下去,奋斗下去!
下午又遇到新的问题,发电机出故障了,不能正常工作了。孙师傅是一位63岁的老人,急的团团转,孙师傅是干电焊近40年的老师傅,当初听说要给老百姓修桥,义无返顾的从遥远的和静县来到这荒芜的戈壁滩,说趁着有生之年,干一件非常有意义,值得永远怀念的的事情。最后孙师傅说把做饭的小发电机先拿到工地上去用,这才解决的燃眉之急。 晚上8点左右,才仁拉吉甫组长和乡长张海亮与施工总指挥刘工程师简短的开了个会,商讨第二天的工作和工地上需解决的困难,会议结束后,才组长一行返回。
晚饭因为没电,简单的煮了点面条,干了一下午活,但工人没有丝毫的怨言,吃的很香甜。晚饭后和做饭的小姚和小严闲聊得知,他们是乡里的干部,选调生,当过兵。小姚才仅仅21岁,老家是河南,远离家乡,远离父母,已经在乡里干了一年工作。小严25岁,当了5年兵,老家是四川的。都是风华正茂的青春岁月,甘愿把青春献给边疆,献给基层。我深深佩服他们的这种思想境界,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好好地学习。晚上,狂风卷着沙土猛烈地吹打着帐篷噼里啪啦作响,感觉就和地动山摇差不多,我真担心狂风会把帐篷掀翻。我问他们,来到这儿不后悔吗?他们说,有啥后悔的,部队教育我们,作为军人,作为共产党员,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小严说他的对象也是选调生,被分在了和田,有多少个像他们这样在基层工作的年轻人,无怨无悔、任劳任怨、默默奉献在边疆的基层,为老百姓求发展,谋福利,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晚上听着外面狂风肆虐着荒漠戈壁,心情久久难以平复。早晨迷迷糊糊,闹钟声响了,他们俩起来了。我看了看表,不到7点,我问他们,咋这么早起床,他们说要8点开饭。我也赶快起来帮忙做饭,刚坐起来,感觉脸上的沙子往下掉,嘴里全是沙子,被子上厚厚一层。我帮忙捡菜,收拾。早上蒜苗炒鸡蛋,包包菜,米饭。工人吃完,我们就收拾厨房。大概10点多一点,乡政法余书记带着修理工来修发电机,不到半个小时修好了,孙师傅在旁边说,太好了,太好了,可解决大问题了,要不然耽误工期呀!因为耽误工期,就害怕发洪水,那就前功尽弃,多少人的努力会付之东流。
听着发电机的轰鸣声,看着工人们脸上露出喜悦的神情,大家又投入热火朝天的工作中。在如此恶劣、交通不便的环境下干这么大的工程,如果不是为了全乡一千多名老百姓早日能过上好日子,你说,谁会来呢?向辛苦在一线施工的工人师傅深深地道一声,您们辛苦了!
撰稿 新疆贸促会“三民”住村工作组 康华
版权信息: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保留所有权利
地址: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市健康路253号 邮政编码:830000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1195号
网站备案信息:新ICP备19000254号